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36583
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75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普通肝素钠治疗,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及硝酸甘油应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为64.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心电图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方面的疗效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阿魏酸钠;低分子肝素钙

    [中图分类号] R9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44-0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随时有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可能,需要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并进行抗心肌缺血治疗,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1]。2007年2月~2010年2月,笔者应用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本病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WHO1979年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以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0年颁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选择年龄45~75岁,用药前平均每周有2次以上心绞痛发作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原因所致胸痛者;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脑血管疾病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对本药过敏,依从性差、疗程不足、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2 一般资料

    96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63.48±11.6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6.36±2.72)年;其中初发劳力型11例,恶化劳力型20例,静息型13例,梗死后型4型;心绞痛分级:Ⅰ级14例,Ⅱ级20例,Ⅲ级14例。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63.26 ± 11.87)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6.43 ± 2.81)年;其中初发劳力型12例,恶化劳力型21例,静息型12例,梗死后型3例;心绞痛分级:Ⅰ级15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西药常规治疗(如扩冠、抗凝、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降脂、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治疗组同时给予阿魏酸钠300 mg,加入5% GS(或0.9% NS)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钙0.4 ml∶4 100 Axa lU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普通肝素钠12 500 lU分别加入5% GS(或0.9% NS)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1.4.1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硝酸甘油用量情况、不良反应等。

    1.4.2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标准拟定[1];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轻重程度减轻2个级差;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或轻重程度减轻1个级差;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时间有所加重,或轻重程度上升1个及以上级差。总有效=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

    治疗组48例,显效20例(41.67%),有效21例(43.75%),无效6例(12.50%),加重1例(2.08%),总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48例,显效11例(22.92%),有效21例(43.75%),无效13例(27.08%),加重3例(6.25%),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

    治疗组48例,显效22例(45.83%),有效18例(37.50%),无效6例(12.50%),加重2例(4.17%),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48例,显效14例(29.17%),有效17例(35.42%),无效13例(27.08%),加重4例(8.33%),总有效率为64.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和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1,△P <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6例,对照组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面红、头昏、头胀等不良反应,但都能耐受,无患者退出临床实验。治疗组无皮下或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出现皮下出血或紫癜,无消化道出血患者。

    3 讨论

    UAP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继发不同程度血栓形成致心肌缺血缺氧[4]。此时因血小板聚合,微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凝血酶原聚合,血纤维蛋白水平升高,其病机以血瘀为主并贯穿疾病的始终。为此活血化瘀、溶栓、调节脂质代射,抑制胶原纤维降解,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易损斑块,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成为当务之急。阿魏酸钠能抑制丙二酸及血栓素B2的产生,减轻心肌水肿及乳酸脱氧酶的释放,并能促进6-酮-前列腺F1的产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及保护心肌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5KB,2页)